国家发改委:黄土高原已历史性实现主色调由“黄”转“绿”******
光明网讯(记者袁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情况。
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加快黄河流域以及水土流失治理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推进相关工作?
针对上述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在会上作出回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徐想 摄)
关锡璠表示,黄河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防治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贫瘠、河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按照决策部署,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强度高等特点,及时对“十四五”时期的投资结构、投向做了优化调整,持续加大这个区域的投入力度。2021年以来,已经累计投入了40亿元,经过多年治理,这个区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1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监测以来最严重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3.13万平方公里,同时黄河输沙量大幅减少,区域已经历史性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
“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个区域仍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特别是像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沟道重力侵蚀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关锡璠说,黄河目前还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做好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系到这个区域的生态保护大局,也关系到黄河水沙协调和长治久安。
关锡璠介绍,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安排,继续将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力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加强预防保护。预防一直是水土保持的首要举措,做好预防,效率高、效果好。要科学做好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要支流源头区的水土保持规划,像砒砂岩区、多沙粗沙区、水蚀风蚀交错区,这些区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要加强保护,持续提升流域生态质量。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完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有效控制生产建设的扰动和影响。
二是推进系统治理。以黄河流域上中游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统筹提升水土保持和粮食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
三是强化监测评价。监测是做好预防治理的基础和前提,要考虑优化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推进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水土保持专项监测,构建以监测站点为基础、常态化动态监测为主、定期调查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深化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支撑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科学精准防治。
陈美仪:粤港澳三地将迎来合作增长期******
中新网广州2月3日电 (孙秋霞)广东省民营企业家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誓师大会2日在广州民营科技园举办。与会代表、澳门中小型企业联合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陈美仪认为,粤港澳三地在2023年将迎来经济、产业、贸易合作的增长期,港澳企业可以把握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机遇。
在陈美仪看来,民营企业要持续高质量发展,在思维上就必须要在各领域、各方面配合政府发展政策,更好结合社会和市场,在实际营运时要不遗余力地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技术研发创新,推动产权结构创新,推动管理制度创新等。
陈美仪进一步提到,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构建高水准对外开放窗口,澳门作为“中葡平台”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加強与广东的深入合作,将为广东企业、产品、成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也为澳门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更强的力量,同时让高质量发展路途越走越宽阔。
2019年,陈美仪在珠海横琴创办了综合商业,集零售、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她说:“虽然这几年我们经历了困难时期,但是我们很有信心,2023年商场人流慢慢恢复,再加上广东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对商家来说是一个机遇,很多商户已经在询问租场地的事情。”
在内地创业多年的陈美仪,感受到广东的营商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她指出,刚到内地的时候办理业务需要跑不同的部门,现在政府已经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广东还出台了很多支持港澳青年到广东创业的政策,正在一步步落实。
陈美仪表示,澳门市场太小,无论是政府、民企及居民都应积极与广东省不同省市的相关产业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有很多企业能够给澳门年轻人提供发展平台,年轻人要抓住机会”。(完)